与那国岛海底遗迹yonaguni monument,又称与那国纪念碑,是日本琉球群岛最南端与那国岛海岸附近的水下岩层,事实上它离日本本土很远,而离台湾岛很近,在台湾南澳以东62英里,离台北市直线距离100多英里,从历史上讲应该算是台湾海域的近岛,与那国岛附近的海域在冬季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潜水地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hammerhead sharks双髻鲨。1986年,在寻找一个观察鲨鱼的好地方时,与那谷町旅游协会的负责人Kihachiro Aratake荒竹木八郎注意到一些奇特的海底构造,几乎完美雕刻的台阶,边缘笔直,类似于建筑结构。此后不久,由那霸Ryūkyūs琉球大学的海洋地质学和地震学教授的木村雅明(Masaaki Kimura)领导的一组科学家考察了这些水下构造,根据木村介绍,与那国岛遗址是由砂岩和泥岩层构成的整体结构。中央金字塔状的巨石长290米,宽120米,高26米。
木村的团队发现了他们认为可能用于农业的石器和人工制品。在一些石板上,他们发现类似Kaida文字的雕刻符号和动物的形象。他们在底部检查了可能是自然侵蚀掉落的岩石,但什么也没找到。他们还发现了一些类似人造结果的证据,包括排水系统、环形道路、挡土墙、饮用水池、柱子洞、看起来像复活节岛摩埃石像的雕刻面,以及一块从上面看像乌龟的扁平、锋利的雕刻岩石。但从25米到海平面几乎垂直的墙壁是最令人困惑的。报告说,一个自然的解释是,同样的力一直都是平等地施加的,但自然力的分布从深处到表面有很大的不同。在木村团队考察之后,那国岛海底遗迹就变成了一个文明世界的潜水胜地。1997年,日本实业家渡边康夫(Yasuo Watanabe)赞助了一次非正式探险,探险队成员包括伪考古学作家约翰·安东尼·韦斯特(John Anthony West)和格雷厄姆·汉考克(Graham Hancock)、波士顿大学地质学家和边缘理论家罗伯特·肖克(Robert Schoch)、摄影师桑塔·法伊亚(Santha Faiia)、一些运动潜水员和教练,以及英国第四频道探索节目的一个摄制组。
罗伯特·肖克认为这种地址构造这很可能是自然现象,肖克观察到,构成与那国地层的砂岩“包含许多明确的且平行的层理平面,沿着这些层理平面很容易分离。”这组岩石也被岩石中许多平行的、垂直定向的节理纵横交错着。这些节理是自然的、平行的裂缝,该地区的矩形地层很可能就是由这些裂缝形成的。与那国位于地震多发地区;这样的地震往往有规律地使岩石破裂。他还观察到,与那国岛东北海岸也有类似的地层。和肖赫一起考察的约翰·安东尼·韦斯特也支持这个观点,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地层,认为木村雅明“对起作用的自然过程观察得不够仔细”。肖克还认为,木村鉴定的“图画”是岩石上的自然划痕,并认为,“墙”只是天然的水平平台,当它们下面的岩石受到侵蚀时,这些平台变成了垂直位置,所谓的道路只是岩石中的通道,对于在那里发现的陶器、石器和壁炉,这些物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然而,肖克认为这些物品仅仅表明该地区曾经有人居住过,并没有表明这座遗址就是一个人造结构。
德国地质学家Wolf Wichmann在1999年Spiegel TV组织的一次考察中研究了这些地层,并在2001年应Graham Hancock的邀请研究了这些地层,得出结论认为它们可能是由自然过程形成的。在三野台,有类似于Yonaguni的陆上阶梯状砂岩地层。南太平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教授帕特里克·d·纳恩指出,这些岩层完全是自然形成的。2019年,Ogata Takayuki和其他研究人员使用数字高架模型对与那国岛进行了地形分析,并对三个地点的地层、岩石和露头微地形进行了地质实地调查,这三个地点被称为“地质遗址”、Tindabana、Kube Ryofurishi和Sanninudai。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与那国纪念碑看起来像人工建筑,但它是由砂岩层理和线状节理的风化和侵蚀过程形成的自然特征。他们指出,类似的特征可以在三野台地质遗址发现,并在与那国岛南海岸经常观察到。
目前主流学界基本支持与那国岛是自然形成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人工遗址,这里最坚定的人造结构论支持者,就是组织第一次水下考古的木村雅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木村主导了对与那国岛遗址的广泛调查和研究,并从2001年开始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木村首先估计,这遗址必须至少有1万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它在水面上的时期,在最后一次冰河时期融化之前,应该有一座连接中国大陆、台湾和琉球群岛的大陆桥,这一时期从20万年前到1.5万年前。因此可能是一个消失已久的太平洋文明的遗迹,甚至关联到神话中失落的Mu大陆文明。但后来对附在该结构上的珊瑚样本进行的碳-14和铍-10年代测定法表明,该结构的平均年龄为2000至3000年。因此在2003年的一项新研究中,木村教授根据铍-10测年调查得出结论,认定这些遗址的历史一定在2000到3000年之间,并在2007年提交给第21届太平洋科学大会的一份报告中,修改他之前的推断,并将其历史追溯到2000至3000年前,因为当时的海平面接近现在的水平。
他认为,在建造之后,构造活动导致它被淹没在海平面以下。木村相信他可以辨认该遗址中的的排水系统、环形道路、挡土墙、饮用水池、柱子洞。他进一步表示,他认为这些建筑是Yamatai亚玛泰文化的遗迹,是日本史前绳纹人建造的,他们早在公元前12000年就居住在这些岛屿上了,木村雅明将与那国岛遗址的外观和大小与冲绳本岛那霸的首里城遗址相比较,那里是琉球王国14世纪的国王宫殿,长约约400米宽约270米,木村认为二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的史前居民绳纹人生活在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左右,并发展了复杂的文化。绳纹经常被拿来与北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前哥伦布时期文化进行比较,因为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复杂性都是在主要的狩猎采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尽管按照后来的标准,他们的社会被认为是“原始的”,但根据主流理论家的说法,他们是地球上第一个发明陶器的文化。这种技术的例子可以追溯到与那国岛的许多水下建筑都在水面上的时候,如果它们实际上是由人类手工建造的,那么它们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建造的.
探险家和研究员格雷厄姆·汉考克也认为,虽然在与那国看到的许多特征也在世界各地的天然砂岩地层中看到,但在这么小的地区集中这么多奇特的地层是极不可能的。他们还指出,在地层的平坦区域相对缺乏松散的块体,如果它们完全是由自然侵蚀和压裂形成的,这是可以预料的。格雷厄姆·汉考克在他的著作《地下世界》中写道:“是日本的水下建筑第一次唤醒了我,让我意识到历史上一个没有被考古学家认识到的远古文明可能就隐藏在海底,并且被遗忘了” 汉考克将Yonaguni遗址与在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和印度海岸外的德瓦尔卡(Dwarka)水下发现的其他遗址进行了比较,并参考秘鲁史前巨石建筑的采石场,这些遗址进一步证明了一个巨大的水下世界的存在,其中的结构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最黑暗的时期。
有调查人员曾Instagram做过一个关于与那国岛海底遗址的调查问卷,对其是否是自然形成还是人造建筑进行投票,结果是67%的投票人认为这是自然的,33%认为这是人造的,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对与那国岛海底遗址还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就拿考古界的那句名言,“上帝不会画直线, 更不会画直角‘”一样,在该遗址中确实出现了众多不可思议的直线甚至是直角等构造特征,但自然界偶尔也会开开玩笑,就像北爱尔兰莫伊尔北部海岸的六角玄武岩柱状地貌景点Giant’s Causeway巨人之路,大自然不仅会画直线,还会更复杂的六边形结构,可当众多的自然界中出现的小概率结构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提出疑问,难道自然地质构造中真的有这么多巧合吗?对于与那国岛海底遗址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科学家通过水下声纳测绘、3D建模和地球物理研究等尖端技术不断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而我们我们耐心地满怀期待地等着最终解开谜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