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一词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源于1947年6月24日,美国人Kenneth Arnold 肯尼士·阿诺德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上空驾驶飞机时看到的九个白色碟状的不明飞行物体,报纸引用他对这些不明物体的原话描述flying saucer , 而不到半个月后,在新墨西哥州发生了罗斯威尔事件,起初报纸的头条同样用flying saucer即飞碟来,描述坠毁的飞行器,此后飞碟和UFO几乎代表同一个意思,但不明飞行物UFO有很多种外形,碟状飞行器只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且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被目击到了,而二战期间所观察到的碟状飞行器除了地外文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来自当时纳粹德国自己的秘密武器,虽然今天已经掌握的证据显示当时纳粹德国确实有研究过碟状飞行器,但是否在当时实验成功还无法确定
关于纳粹当时为什么会在传统飞机技术还不太成熟的航空业发展早期,就开始研究碟型飞机,目前有两个阴谋论说法,一是希特勒得到了外星人的技术支持,这一观点有些过于科幻,第二个观点是和后来发生的罗斯威尔事件有些类似,就是纳粹德国发现了坠毁的外星人飞船,并进行了逆向工程的研究,鉴于当时的人类动力学水平还只处于燃油发动机阶段,因此纳粹的工程师只模仿了外形,关于纳粹如何回收外星人飞船,目前也有俩个说法,第一个传言根据德国作家约翰·冯·赫尔辛(John Von Helsing)的描述,1936年在德国Freiburg,弗莱堡附近的黑森林(Black Forest)发现了一个坠毁的飞碟,在对其逆向工程后,德国人因此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例如莱玛与瓦尔特·霍顿兄弟(Gbr. Reimar & Walter Horten)设计并由哥达生产的战轰原型机,flying wing飞翼型飞机Ho 229首次出现并在1944年试飞成功,碟型飞行器研究则由维克多·绍伯格(Viktor Schauberger)设计研究
另外一个关于纳粹回收飞碟说法,地点不是德国的黑森林,而是发生在它的盟友,轴心国意大利,1933年一个双碟型飞行器坠毁在意大利的伦巴第的magenta地区,并由当时的墨索里尼政府回收,而后德国科学家参与了后期的分析研究工作,这种说法的最早依据来自1950年初意大利报纸Il Giornale d’Italia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意大利科学家。朱塞佩·贝鲁佐(Giuseppe Belluzzo),,也是墨索里尼(Mussolini)政权下的前意大利国民经济部长。他在报告中声称,“早在1942年,德国和意大利就开始设计和研究了各种类型的飞盘”。而1950年另外一位前纳粹工程师鲁道夫·施里弗Rudolf Schriever在接受德国新闻杂志《明镜周刊》采访时声称,他设计了一架由直径49英尺(15米)的rotating turbine blades旋转涡轮叶片组成的circular plane圆形飞行器。他说,这个项目一直由他和他的团队在BMW’s Prague works宝马布拉格工厂开发,直到1945年4月他逃离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他在不来梅哈芬-莱赫(Bremerhaven-Lehe)的工作室被窃取了圆盘的设计和模型,他确信捷克特工为“外国势力”制造了他的飞行器。
而对于意大利政府在1933年回收坠毁飞碟的说法似乎在2023年美国前特工大卫格鲁什的爆料中得到的佐证,猎奇源第1.10期就介绍过大卫格鲁什,他称在美国情报机构接触的档案中,发现已知最早的一个飞碟回收事件,就是1933年坠毁在意大利的那次,除了当时的墨索里尼政府,教皇也牵扯到此事,而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将飞碟转移到了美国。无论那种情况,纳粹在当时确实展现出了在飞行器领域超越时代的理念与技术,而据称为纳粹研究碟型飞行器的首席工程师是维克多·绍伯格(Viktor Schauberger),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阿瑟·萨克(Arthur Sack),而这个维克多·绍伯格和希特勒一样是奥地利人,有众多头衔,、博物学家、哲学家、发明家和伪科学家,但有官方正式的一份职业是在下奥地利州的Groß-Schweinbarth的森林管理员。
这份工作让他对山间溪流的迷恋以及水对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他许多与流量控制和水科学有关的创新和发明,维克托是第一个观察和记录水异常点4摄氏度(39.2华氏度)的人之一,维克多·绍伯格发明了trout turbine鳟鱼涡轮机,也被称为impulse turbine脉冲涡轮机,通过利用自然水流来发电,维克多·绍伯格将鳟鱼涡轮改造成空气涡轮,并于1936年,在奥地利获得了他的空气涡轮机专利,他最初被纳粹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所吸引,并被任命为德国政府关于水管理问题的顾问,但二战期间,他因自己空气涡轮方面的研究被迫参与了军事飞行器的研究,就是在这段时间,传言参与了碟型飞行器的研发工作
和他一起工作的阿瑟·萨克(Arthur Sack)虽然是个农民,但他发明的AS-1圆翼模型机参加了1938年7月在德国举办的第一届帝国机动飞行模型比赛,虽然当时该模型机的飞行特性很差,但当时纳粹德国空军上将Ernst Udet对他的作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将他招致飞行器研究部门继续对圆翼机进行研究工作。后来阿瑟·萨克和维克多·绍伯格也成了纳粹碟型飞行器和圆翼飞机的主要研究人员,而这据称这些科学家在后期对碟状飞行器的主要灵感就来自回收的坠毁飞碟,在二战结束前,可以证实被研究出但不确定的是否投入使用的碟型飞行器是阿瑟·萨克的AS-1圆翼模型机的改进版,这个机型在1944年到1945年初纳粹德国投降前夕,一直在进行实验试飞阶段,据称在布兰迪斯最后一次试飞前, as-6在一次扫射中被损坏,飞机可能很快就报废了。当美军于1945年4月抵达布兰迪斯时,as-6的痕迹已不复存在。
纳粹除了对Circular wing圆翼飞机的研究,再就是维克多·绍伯格领导的纯碟状飞行器的研发了,但这种飞行器是否进入过试飞阶段或者真的参与过战争,目前还在争论之中。目前流传的一个说法,来源于二战时期盟军飞行员确实在欧洲战争遭遇了奇特的不明飞行物,并拍摄下了一些照片,鉴于年代久远,显示的基本都是一些模糊的发光体,没有明显的外形,而据目击的飞行员称这些发光体几个一队或者单独出现,飞行速度极快,可以在空中任意变化角度或者突然加速,根本不符合常规的空气动力学,因此将这种物体联想到纳粹新研发的飞行器,而鉴于当时纳粹确实投入使用了几个跨时代的武器,这种联想似乎也有了理论依据,
例如当时的V1和V2型火箭弹,都成功的参与到战争当中,虽然没有对战争结果起到决定性效果,但却奠定了现代导弹及火箭研究的基础,就连当时参与纳粹导弹研发的核心技术成员后来也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瓜分,成了两国日后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核心骨干,而众所周知的就是沃纳·冯·布劳恩,战败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并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在担任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总指挥时,主持土星5号的研发,并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
相比于在火箭方面取得的实质性成功,纳粹对碟形飞行器的研究,从以掌握的材料来看,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即使著名的飞翼型飞行器Arado E.555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图纸阶段,该系列的飞行器从在1944年已研发至E-555-11,它会在机背有4个BMW018喷气发动机,但由于当时美英盟军已攻入欧洲,德国空军已再无机会轰炸美国,同年12月整个研发计划被终止,并无造出实物, 而至于纯飞碟外形的飞行器,流传的一个阴谋论说法是维克多·绍伯格在党卫军E-IV局的帮助下,启动了一个型号名称为Haunebu的纯碟型飞行器的计划,在二战技术前已经开发出了四代型号,前三代都试飞成功而第四代因德国战败计划终止,网上流传了很多据称是维克多·绍伯格对该系列飞行器的设计手稿,但根本无法验证文件的真实性,而很多所谓的当时试飞的黑白影像,目前基本确定为近些年的电脑动画伪造,
二战结束后,对碟状飞行器的研究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中似乎存在过一段时间,约翰·弗罗斯特(John Frost)的阿夫罗加拿大公司(Avro Canada)在1953 年宣布正在开发 VZ-9-AV Avrocar,这是一种估计速度为 1,500 英里/小时(2,400 公里/小时)的圆形喷气式飞机,德国工程师 Georg Klein 声称此类设计就是纳粹时代遗留产物,并称有之前的德国科学家参与了该公司的技术研发,但这一型号的碟状飞行器在测试时,很快被发现连基础概念都是不可行的;飞船在超音速下会非常不稳定。尽管如此,阿芙罗公司还是继续进行亚音速设计项目,即银虫项目。美国陆军对银虫很感兴趣,他们当时正在寻找战场运输和支持的解决方案,最后接管了大部分项目资金。银虫的最终成果是Avrocar或VZ-9AV,实际上(无意中)是一种原型气垫船而不是飞机,于1961年公开。
虽然关于纳粹在二战时期成功制造出碟型飞行器的说法流传了很多年,但从各种渠道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当时纳粹的技术人员对该领域的研究世纪上只是出于理设计阶段,至于当时是否有用于实验的原型机被制造出,我们无法得知,即使有过,也大概率在战争中被摧毁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德国人的设计理念确实是划时代的,也对后来人类航天领域启动了极大的影响,而对于二战飞行员在天空中遇到的不明飞行物,情况和今天天空中飞机驾驶员遇到的情况应该是一致的,就是UFO目前也叫UAP,不明飞行物在人类已知的记载中已有几千年了,不同地区的各个历史文献都有描述,之所以在二战时期,也只是那个特定的时间段比较特殊,距离飞机刚发明也就三四十年,人类在这一时间段刚开始征服天空,而战争导致的密集飞机集群增加了和不明飞行物在天空中相遇的几率,而这些UAP到底来自那里,外星访客或者传说中的地底文明,在或者另一维度的高等生命,从目前看人类还要很多年才能解开谜团背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