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线条位于南美洲秘鲁首都利马以南约 400 公里的 Nazca 纳斯卡高原上,这些人工制作的巨大地表线条图案主要集中在San Miguel de la Pascana 小村庄以南一个 10 x 4 公里的矩形区域内,这些地表图案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大多是纯直线图案,或简单的集合形状,但还有超过 70 种是动植物形态设计,动物包括蜂鸟、蛛形纲动物、鱼、秃鹰、苍鹭、猴子、蜥蜴、狗、猫和人类,植物形状包括树木和花朵。所有线路的总长度超过 1,300 公里,覆盖区域面积面积近 450平方公里,其中最长的一条直线长越370 米,线条的宽度差异很大,超过一半的线条宽度在30多厘米,而在一些地方则达到1.8米宽, 这些从远处看到的巨大线条图案实质就是在地表挖出的10 至 15 厘米深的浅沟形成的,纳斯卡高原沙漠表面布满红褐色氧化铁涂层鹅卵石,当这些表层的砾石被移除后,就会露出下边的浅色粘土,沟槽底部的浅色粘土在颜色和色调上与周围的地表形成鲜明对比,由此产生视觉上可见的线条,而暴露的粘土层含有大量的石灰,在晨雾水分作用下,它会变硬形成一层保护层,保护了这些地表线条免受风吹日晒侵蚀,而线条所在区域与世隔绝,当地气候常年干燥无风,环境因素极其稳定,这也为纳斯卡线条的保存创造了有力条件。

3.12.1 典型的直线型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线条的制作年代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Paracas phase帕拉卡斯阶段,以及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500年的Nazca phase,纳斯卡阶段,早期的纳斯卡社会由当地酋长领地和区域权力中心组成,这些权力中心围绕一个由土方土丘和广场组成的非城市仪式场所卡瓦奇发展起来,纳斯里人以极其复杂的纺织品而闻名,他们发明了一系列工艺和技术,纺织品,陶瓷,用于在干旱环境中为灌溉和家庭用水提供水的地下渡槽,当然还有著名的纳斯卡线条,文明从公元 500 年开始衰落,这也是纳斯卡线条的截止建造阶段,而到公元 750 年左右,文明则完全衰落,有证据显示,纳斯卡人可能通过砍伐 Prosopis pallida 树为玉米和棉花农业腾出空间,过渡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当地洪水泛滥和土壤流失,最后让当地变成土地贫瘠气候干旱的戈壁荒原。

3.12.2 纳斯卡人制作的精美瓷器和纺织品

欧洲殖民者首次登陆美洲大陆的半个多世纪后,西班牙殖民者编年史学家佩德罗·谢萨·德·莱昂 (Pedro Cieza de León)在 他1553 年的书中首次提到纳斯卡线条,将它们描述为trail markers小径标记,1569年,另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路易斯·蒙松 (Luis Monzón)报告说在秘鲁看到了类似“道路”的古代遗迹,这些西班牙殖民者是在文献中最早记录纳斯卡线条的人,但这之后的近400多年时间里,这些偏远高原上的巨大图案似乎被人遗忘了,尽管从附近的山丘上可以部分看到这些线,但直到上世纪初,飞机发明后,一些飞经南美地区的军事和民用飞行员开始陆续报道看到这些线条。

3.12.3 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谢萨·德·莱昂素描像和他的16世纪的著作

1927 年,秘鲁考古学家托里比奥·梅希亚·塞斯佩 (Toribio Mejía Xesspe) 在山麓徒步旅行时发现了它们,他于1939年在利马的一次会议上讨论了他的发现,从此纳斯卡线条开始真正引起考古界的注意,纽约长岛大学的美国历史学家保罗·科索克(Paul Kosok)被认为是第一位深入研究纳斯卡线的学者,他于1940-41 年在秘鲁研究古代灌溉系统时,偶然乘坐飞机飞越了这些线条,他意识到其中的一个线条图案是鸟的形状,另一次偶然的观察帮助他看到了南半球冬至时线是如何在地平线上汇聚的,于是他开始研究这些线条是如何创建的,并试图确定它们的用途。学者们最初推测,古代纳斯卡人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测量设备来建造这些线路,后来现场的考古发现一些线条末端地面上的矗立的木桩,似乎是画线的标的物,这也侧面证明了古人的制作方法,而对木桩是碳测年法也帮助确定了纳斯卡线条的建造年代。美国调查员乔·尼克尔(Joe Nickell)在二十一世纪初曾使用与纳斯卡人相同的工具和技术复制了一些地表图案,通过精心的计划和简单的制作技术,尼克尔证明了一小队人无需任何空中援助,是可以在几天内重建最大的纳斯卡线条,与现有古人的作品相比,《科学美国人》将尼克尔的工作描述为“精确性非凡”。

3.12.4 托里比奥·梅希亚·塞斯佩(左) 保罗·科索克(中) 乔·尼克尔(右)

虽然主流学界目前一致认定这些巨大的地表图案来自古人建造,可在2000多年前,这仍旧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工程,但如果拿同时期地球另一边的建造的巨大工程 长城相比,古代纳斯卡人建造的这些线条似乎也没什么,线条图案中蜂鸟长 93 米,秃鹰长 134 米,猴子长 93 x 58 米,蜘蛛长 47 米,这些图案利用简单的工具在今天都可以短时间内复制,除了上世纪初发现的一些图案,日本山形大学的一个考古团队,在21世纪后就一直在当地进行研究,到2012年已经发现了大约100个新的纳斯卡线条,《史密森尼》杂志在2019年6月的一篇文章描述了日本研究人员的最新工作成果,山形大学Yamagata UniversityIBM 日本公司合作在Nazca Pampa纳斯卡潘帕草原及周边地区一共发现了 143 个新的纳斯卡线条,其中很多是通过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计算机技术发现的。

3.12.5 已发现的几种纳斯卡线条动植物图案

唯一有新争议的地方是日本团队重新鉴定了所描绘的一些鸟类,鸟类是纳斯卡地形图中最常见的动物,但日本研究小组认为,一些以前鉴定为本地物种的鸟类图像更接近于在非沙漠栖息地发现的外来鸟类。他们推测,“这些地形图上描绘的是外来鸟类,而不是本土鸟类,这与蚀刻工艺的目的密切相关,在近代无人机技术的帮助下,一些偏远地点的图案在近几年又被陆续发现,截止2022年,纳斯卡线条图案数量达到 358 个,对于纳斯卡线条考古工作的难点目前主要集中于这些遗迹的建造目的,确定它们为什么制造比确定它们是如何制造的更难,来自全球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从不同的视角试图解释为什么古人要建造这些巨大的地表图案,

3.12.6 已发现的几种纳斯卡鸟类图案

美国历史学教授保罗·科索克(Paul Kosok)和秘鲁德裔考古学家玛丽亚·赖奇(Maria Reiche)提出了一个与天文学和宇宙学有关的假设,这在其他古代文化的纪念碑中很常见,二人认为这些线条旨在充当一种天文台,指向遥远地平线上太阳和其他天体在至日升起或落下的地方,美洲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史前土著文化建造的土方工程,就将这种天文目击与他们的宗教宇宙观相结合,类似美国密西西比地域的卡霍基亚Cahokia印第安土墩遗址文化,另一个例子是英国的巨石阵,还有爱尔兰的纽格兰奇(Newgrange)坟墓,它在冬至时可以接受光线,这些古代遗址都是和星象及时节变化相关,玛丽亚·赖奇认为部分图案还对应了天空的星座。玛丽亚·赖奇的门徒,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的高级天文学家菲利斯·皮特卢加Phyllis B. Pitluga,得出结论,这些动物形象是“天体形状的代表”,她对恒星排列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研究,推测这个巨大的蜘蛛形象是猎户座的变形图。她进一步建议,通向该图的三条直线用于跟踪猎户座带三颗恒星的赤纬变化,但这种观点很快就遭到反驳,因为她无法解释蜘蛛图案中其他12条线所对应的星座位置,很多学者认为皮特卢加从未列出选择她选择测量的线条标准,也没有关注其他学者的考古数据。考古天文学专家杰拉尔德·霍金斯(Gerald Hawkins)安东尼·阿维尼(Anthony Aveni)在1990年得出结论,认为现有的证据不足以支持这种天文学解释。

3.12.7 几处重要纳斯卡线条图案的在地图上位置

1985年,考古学家约翰·莱因哈德(Johan Reinhard)发表了考古学、人种学和历史数据,表明从古代到近代,对山脉和其他水源的崇拜在纳斯卡的宗教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他推测,这些线条和数字是宗教习俗的一部分,涉及对与水供应有关的神灵的崇拜,这与农作物的成熟和生产力直接相关。他将这些线条解释为通往可以崇拜这些神灵的神圣道路。这些线条图案是代表动物和神明的符号,旨在祈求神灵的帮助来供水,几何线条可以表示水流或灌溉方案,或者是“召唤”水仪式的一部分。而根据地球物理调查的结果和对地质断层的观察,一些学者认为,一些地表线条确实沿着含水层的路径,古人建造的渡槽可以从中收集水。

3.12.8 纳斯卡线条附近的古代储水沟渠

意大利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尼古拉·马西尼(Nicola Masini)和意大利考古学家朱塞佩·奥雷菲奇(Giuseppe Orefici)在潘帕·德·纳斯卡(Pampa de Nasca)以南约10公里(6英里)的潘帕·德·阿塔科(Pampa de Atarco)进行了研究,认为纳斯卡线条与卡瓦奇神庙和当地宗教相关联。他们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调查发现了“五组纳斯卡线条标志,每组都以特定的图案和形状为特征,并具有不同的功能。他们确定了一种以蜿蜒图案为特征的仪式。另一个与日历有关,正如沿冬至和春分日落方向排列的径向中心所证明的那样,与早期的学者一样,这两位意大利人认为,纳斯卡线条是与农业日历相关的仪式场所。这些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朝圣者群体之间的社会凝聚力,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和宗教信仰。

3.12.9 动画还原的古代纳斯卡人在纳斯卡线条的宗教仪式

除了以上纳斯卡线条和天文,日历,水文及宗教场所相关的假设,另外一种还是和外星文明相关,著名的瑞士伪科学作家埃里希·冯·丹尼肯,在他1968年出版的畅销书《众神的战车》中将众多的人类史前遗迹与外星文明相关联,其中就包括纳斯卡线条,他描述了他的理论,即这些地表线条在古代被用作外星飞船的着陆点,丹尼肯声称纳斯卡线遗址证实了来自其他星球的宇航员到访过地球,这些远古外星人是很多古代文明的创造者,纳斯卡线条中一个今天被称为宇航员的图案就是这些外星访问者的最好描述,这个30米高具有巨大眼眶的人形图案也是众多纳斯卡线条中少有的人类外观描绘,除了一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巨大脑袋和眼睛,这个人形图案右手高高举起似乎在向人打招呼,而左手拿着一个类似现代手提包的物品。

3.12.10 瑞士伪科学作家埃里希·冯·丹尼肯

根据冯·丹尼肯(Von Däniken)的说法,美洲纳斯卡地区的将这些从天而降的外星人当成神明,外星人传授给当地技术知识,而当地人为外星访客建造了可以从天空观察到的地表标识物,为飞船指引着陆地点,后人将祖先绘制的这些和外星文明相遇的地方当成了朝圣之地,他们之后几百年内建造了更多的人物和跑道,以邀请外星人的回归,但他们再也没有回来,因此这些巨大的地表图案也就荒废了,但现实是冯·丹尼肯这种假设以及他书中提出的观点几乎遭到了所有科学家和学者的反对,他们将他的文学作品归类为伪历史、伪考古学,没有任何知识可信度或文学价值,至于那个外星宇航员图案,考古学家给出了另外的解释,它描绘的是一个渔民,当全部图案轮廓被勾勒出时,很容易看出这个人物是如何描绘一个穿着渔装的渔夫,左手拿着渔网,右手举起一条钓到的鱼,而他的脚下似乎可以看到两条鱼,一条在另一条上面

3.12.11 纳斯卡线条外星人图案与轮廓复原

尽管近代考古和现代科技解开了众多和纳斯卡线条的相关疑问,但核心问题,即纳斯卡线条的建造目的,到今天为止还是没有定论,古人在如此广脉的无人区大费周折的建造这么多地表图案,确实让人难以理解,而秘鲁纳斯卡地域让人惊奇的还不止纳斯卡线条一处,纳斯卡附近还出土过大量的长头骨遗骸,也就是大坤哥在猎奇源第3版块远古遗迹第3.11期提到的拥有特殊头骨形状的古人,这也增加了这一地区的神秘性,目前纳斯卡线条遗址还有多个专业的研究团队在进行考古工作,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发现,帮我们解开这个存在两千多年的谜题,我们拭目以待。

Loading poll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