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利莫里亚

利莫里亚lemuria,又称雷姆利亚Limuria,源于英国动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菲力浦·鲁特雷·斯科雷特Philip Lutley Sclater于1864年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科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Science》上的一片文章,标题为《马达加斯加哺乳动物》,斯克拉特使用了一种他称之为狐猴lemurs的物种分类,其中包括了相关的灵长类群,并对它们的化石出现在马达加斯加和印度而不是非洲或中东感到困惑,他提出马达加斯加和印度曾经是一个更大大陆的一部分,他认为马达加斯加哺乳动物群的反常分布现象可以最好地解释为,该地区曾经是一片连接从南印度到马达加斯加群岛的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从而很好的证明这一论证,因此他建议用利莫里亚来命名这块大陆,这就是该名称最早的由来。

2.6.1 菲力浦·斯科雷特和他的利莫里亚大陆假设

该理论假说认为狐猴是生活在一片称为利莫里亚的大陆上,该陆地沉没后狐猴继续生存在这片大陆的残存陆地上,即南印度及马达加斯加群岛,1870年,德国生物学家Ernst Haeckel恩斯特·海克尔又提出的利莫里亚可能是人类祖先的家园的观点,使这一假说超越了地质学和动物地理学的范围,让该理论在主流科学界框架之外的流行。而神智学的创始人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就是在本网站第7.1期《沼泽地蜥蜴人》中提及到的那位俄国女士,在她于1888年的神秘主义著作《秘密教义》中,提到了一种高智慧的史前高等生物蜥蜴人,该生物建立的高等文明就是在称为利莫里亚的这片大陆上,大坤哥个人认为,以上二位著作中提到的利莫里亚大陆,都是借鉴了斯科雷特的假设与命名,然后与自己的理论相结合,来吸引读者,并没有实际的科学考证作为依据。

2.6.2 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左)和神智学创始人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右)

利莫里亚大陆的概念被提出,并被纳入神智学哲学以来,一直作为伪考古学和失落大陆讨论的主题坚持了下来,后续出版了大量关于利莫里亚和相关概念的边缘文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远古时期,在现在的印度洋中存在着一块大陆,并声称它是由于地质灾难而被淹没,事实上还有一个更早的关于沉默大陆的理论,就是姆大陆motherland Mu,一块更大的占据了南太平洋的大半部的沉没大陆的假说,南起塔希提岛,北接夏威夷群岛,东至复活节岛,西止马里亚纳群岛,东西长约8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面积的总和的大陆,大坤哥会专门出一期单独阐述姆大陆,这里不细聊。

2.6.3 利莫里亚大陆和姆大陆的地图位置对比

事实上在目前主流学界一致推崇的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之前,生物学家经常假设存在被淹没的陆地,以解释现在被水屏障隔开的陆地物种的种群的分布,同样,地质学家试图通过该理论解释不同大陆上岩层的惊人相似之处,但在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漂移理论被更大的科学界接受之后,利莫里亚理论完全从传统的科学理论假设中消失了。根据板块构造理论,马达加斯加和印度确实曾经是同一块大陆的一部分,从而解释了地质上的相似性,但板块运动导致印度在数百万年前分离出来,并移动到现在的位置。原来的毛里求斯大陆和在此之前的冈瓦纳超大陆分裂了,但它基本上没有沉入海平面以下,这就是解释了印度和马达加斯加的狐猴物种是怎样在远古分开的,因为他们确实在远古生活在同一个大路上,只是这个大陆并没有完全沉没于印度洋海底,而是因为版块运动分开了 。

2.6.4 地球大陆漂移模型

其实在英国人的大陆沉没假说之前,许多古代和中世纪的泰米尔语和梵语作品包含了很多南印度土地被海洋淹没的传说,现代印度学界则将南部沉没的陆地称为Kumari Kandam,但提及到的内容并非完全是陆地沉没,也可能是巨大的海啸或洪水将近岸陆地淹没。最早的关于古代南印度地区pandyan潘地亚被海水淹没的记载是在泰米尔王朝时期,文献记录了潘地亚pandyan国王在当时建立了三所文学学院, 其中两所文学院被海水淹没导致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丢失。失去的土地从北部的Pahruli河延伸到南部的Kumari河。它位于印度南部港口城市科摩林角Kanyakumari以南,许多泰米尔地区的印度教神殿都有提到的古代洪水中幸存下来的传说。其中包括科摩林角Kanyakumari, 甘吉布勒姆Kanchipuram, 贡伯戈讷姆Kumbakonam, 马杜赖Madurai, 西尔卡利 Sirkazhi和蒂鲁沃蒂尤尔Tiruvottiyur的众多著名寺庙,都有关于淹没在海底的寺庙的传说,如玛哈巴利布勒姆Mahabalipuram的七宝塔seven pdgodas,其遗迹在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后被发现。

2.6.5 印度学派关于印度南部大陆的模型假设-Kumari Kandam大陆

古印度文献《往世书puranas》将最受欢迎的印度洪水神话《摩奴的传说the legend of manu》的起点放在了南印度。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00年的梵语著作《博伽梵往世书》(Bhagavata Purana) 将其主角摩奴,即印度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描述为南印度地区的主。书中提到古乔拉港口城市Kaverippumpattinam,即今天的普哈尔puhar市,被洪水摧毁。它说这场洪水是由印度教的因陀罗神发出的,但文献中并没有提到被海水淹没的土地是位于Kanyakumari以南的整个大陆。

2.6.6 古印度文献《往世书》及书中提及的港口城市Kaverippumpattinam(今普哈尔市)

致此,无论是古籍文献记载还是现代科学理论依据,任何关于消失的大陆和大陆桥导致狐猴迁徙的科学理论都难以为继,利莫里亚大陆这一论断可以说完全站不住脚了,可关于印度洋中沉没大陆的探索其实并没有停止,时间来到2013年,挪威奥斯陆大学地质学家伯恩·贾姆特维特Bjørn Jamtveit表示,在位于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的毛里求斯火山岛的地质采样分析中发现了大约20颗古老的锆石,一种硅酸锆的微小晶体,对侵蚀或化学变化具有极强的抵抗力。

2.6.7 毛里求斯火山岛和发现的锆石样本

贾姆特维特Jamtveit说,这些锆石至少在6.6亿年前存在于花岗岩或其他火成岩结晶中。其中一颗锆石至少有19.7亿年的历史,而岛上最古老的玄武岩仅追溯到大约890万年前,而火山岛本身仅形成于200万年前,这就预示着在印度洋的海底可能存在着更为古老的大陆地壳碎片,而对该地区地球引力场的分析显示,有几大片地区的海底地壳比正常情况下厚得多——至少厚25到30公里,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5到10公里。

2.6.8 毛里求斯古大陆的模型与变迁

这些地壳异常可能是源自被研究小组命名为毛里求斯Mauritia古大陆版块的残骸,而并没有命名为利莫里亚,研究小组认为在数百万年前,当构造裂谷和海底扩张使印度次大陆向东北涌入时,这块远古大陆版块从马达加斯加分离出来。研究人员估计,随后该地区地壳的拉伸和变薄使毛里求斯版块的碎片下沉,沉入印度洋海底,这些碎片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岛屿或群岛,面积大约是克里特岛的三倍大。研究小组选择收集沙子,而不是粉碎当地的岩石,以确保以前研究中不经意被岩石破碎设备困住的锆石残渣不会污染他们的新样本。Jamtveit指出,已知离毛里求斯最近的可能产生锆石的大陆地壳裸露在马达加斯加,远在深海的另一边。而锆石由于其自身的大小和重量,似乎不可能随风飘到毛里求斯,它们被风吹走的可能性很小,此外,这些锆石来自毛里求斯的偏远地区,不太可能是人类把它们带到那里,所以发现的锆石大概率来自一个极为古老的大陆版块。其实世界上其他的海洋盆地很可能也有类似的“幽灵大陆”的水下遗迹。科学家认为,只有对海底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对岩石的地球化学分析,才能揭示分裂后现在被淹没的毛里求斯古大陆版块是否有失散已久的表亲。

2.6.9 地球历史上的大陆版块变迁

看来英国人斯科雷特关于印度洋沉没大陆的假设也并非完全错误,只是其中的解释更为古老和久远,而对于沉没大陆上是否存在高等文明,从现有人类社会掌握的信息来看,真的无法验证,只有更多科学的探索和证明才能帮我们解释沉没在古老大陆中隐藏的答案。

Loading poll ...
Coming Soon
关于“第2.6期:利莫里亚沉没大陆”的话题投票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